我們發現,這些“消失的品牌”,幾乎覆蓋了商品的全品類。
本文我們嘗試以商場業態劃分為參照,通過70-00后的頭腦風暴,梳理出那些在時代發展之下逐漸淡出市場的品牌,分享給大家。
誠如吳曉波老師所說,成功的經驗無法復制,但失敗的案例卻大有價值——或許,從這些品牌的轉型調整乃至徹底失敗中,有心人總能窺得出一些重要的門道。
01零售類
第一批快時尚品牌走下坡路
數碼品牌見證了我們的青春
從零售這一商業項目中的中心品類來看,國內快時尚品牌在近年來遭受了重創。
曾經一度走在時代前沿的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如今基本消失在了一二線城市,轉而以低價模式,進入各城市的二級市場。
造成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或因國外快時尚巨頭ZARA、H&M、優衣庫等品牌的強勢入局;另一方面,或來自于各大電商平臺的低價沖擊。
2003年,創立于意大利的班尼路率先進入大陸市場,憑借主打年輕路線的營銷模式,搶占著國內快時尚品牌的市場先機。
在巔峰時期,國內門店達到4000余家,并請來劉德華、王菲等明星代言。
隨后,市場上出現美特斯邦威、森馬等國內自主品牌;以及改革開放后國外大量快時尚品牌的涌入,班尼路陷入了內外夾擊的狀態。
2008年,班尼路為解決銷量不佳、庫存積壓的問題,雖然迅速采取了低價策略,但并未在市場上表現上有所好轉。
2016年,由于班尼路內地市場增長緩慢,同時通過閉店止損換取增長的策略失效,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團在公布新一季財報的同時對外宣布,旗下非全資附屬公司班尼路集團有限公司以2.5億人民幣,將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出售給上海匯業實業有限公司。
平價快時尚品牌渠道下沉,網購分食中低端服飾主要市場份額,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下,對很多80、90后消費者而言,曾是青春時尚的代名詞的班尼路,近年來在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已鮮少可見。
“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
在快時尚品牌大行其道的今天,除了班尼路,這其實也是每一個傳統時尚品牌商都在面對的問題。
包括在我們青春時代曾風靡過的真維斯、佐丹奴、以純,甚至美特斯邦威。
“德爾惠,on my way”
相信大多數人都還記得這句經典廣告詞,在周杰倫的代言下,這個從晉江走出來的品牌成為了彼時鞋圈“潮流文化”的代表,也曾一度迎來它的銷量高峰。
但正是這個節點,卻因產品質量問題,敗了名聲。
當然,如果說產品品控和設計問題可以通過持續投入去解決,但在金融市場上的冒進,卻讓德爾惠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2007年上市前夕,德爾惠被曝出財務作假,首次IPO 失??;2011年,創始人突然離世,給公司造成巨大影響;2012年,德爾惠再次尋求上市,卻還是以失敗告終。
德爾惠曾經的廠房、土地、倉庫均已被質押,公司負債6.36億,連品牌德爾惠本身也被賣身給了凱天體育用品。2015年,德爾惠大面積關閉門店,如今完全消失在了市場的滾滾巨浪里,連官網都沒有留下。
通過復盤德爾惠的發展,我們可以總結說,做企業的核心還是在于產品本身,代言、上市是企業突破關鍵節點的方法,做好產品才是對市場和消費者最大的尊重。
其實,在零售這個大的領域范疇內,除了國內的這些時尚類品牌遭遇了時代發展下,潮流文化認知擠壓的重創外,還有一大品類見證著這個時代的高速進步,那就是數碼科技類品牌,而這類品牌的“淘汰”速度及數量也是最快最多的。
或許如今的00后對柯達并不太熟悉,但對于我們這一代而言,柯達應該是非常珍貴的記憶了。
我們常說影像見證了時代的進步,而柯達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世界影像行業的縮影,在沒有數碼影像的時代,柯達膠卷幾乎記錄了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
當然,數碼時代的到來,為柯達的"膠片王朝"敲響了謝幕鐘聲,數字技術幾乎直接淘汰了膠卷行業。
由于轉型不及時、策略較保守等原因,柯達公司在2012年正式提出了破產保護申請,通過售賣專利與申請貸款,轉型為一家專職影像業務的公司。
如今,柯達的范圍縮減為印刷、包裝、出版和商業膠片。對大部分人來說,或許只有在醫院拍攝X光片的時候,才能再跟柯達膠片產生交集。普通消費者,已經很難再接觸到柯達這個品牌了。
說步步高前,就不得不提另一個曾讓所有小孩魂牽夢縈的品牌:小霸王。
這是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的首個創業作品,也曾實現了10億的產值,后才有了主營點讀機、VCD、DVD和音樂手機的步步高公司。但科技的高速變革發展,VCD、DVD也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2001年,在段永平的撮合下,一家叫OPPO的公司閃亮登場,隨著時代變遷,有數百名從步步高走出來的員工加入了與老東家有通家之誼的OPPO,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綠廠”。
十年后,步步高公司緊跟智能時代的步伐,打造了全新智能手機品牌vivo,也就是一度和OPPO發生街頭巷戰的“藍廠”。
所以,表面上小霸王和步步高似乎已經銷聲匿跡了,實際上,它們的“靈魂”依然活躍于市場。
諾基亞陪伴著我們走過了第一代智能手機的青蔥歲月。
當時,諾基亞以其號稱“摔不壞”的質量和合理的價格在手機市場排名第一,此后,觸摸屏手機、音樂手機的誕生也讓諾基亞走上了紅毯。
還記得學生時代,如果誰能擁有一部5300,一定會讓全班同學羨慕,也會被貼上“弄潮兒”的標簽。
直到蘋果手機的出現,諾基亞這個行業第一的地位,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被其頂替,從那以后,諾基亞手機似乎已經在每個人的眼前消失。
事實上,在大眾消費者眼前消失的諾基亞,并未破產和停止銷售手機,而是一直在探索和利用自己的資源,進入通信行業。目前,主要在銷售無線電發射機、服務器等網絡設備。
且在2019年,公司凈利潤達到近2000億英鎊,占通信行業的80%以上。不賣手機的諾基亞在這方面有了轉機。
我們以為離開了的諾基亞,不動聲色的也在它擅長的領域,做著“第一”,只不過是從臺前走到了幕后。
當然,手機爭霸年代,除了諾基亞,還有摩托羅拉。
“hello,moto”的開機音樂,應該也還縈繞在你的耳畔。
那部透明翻蓋手機,在當初一眾全屏手機時代,也迎來了眾多MOTO粉的關注與喜愛。但逐漸地,MOTOROLA開始淡出主流手機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其以Moto Razr折疊手機,又開始吸引著數碼愛好者的關注,不僅僅是販賣著MOTOROLA的情懷,在產品上,也似乎以最新的科技技術,在市場上引起了一定反響。
或許,對于MOTOROLA而言,它還注視著如今的數碼市場,一直等待著屬于它的春暖花開。
說了諾基亞、摩托羅拉,必然不能遺忘索尼愛立信。
這應當是當年不少90后的入手的第一部智能手機了。雖然如今索尼還在數碼領域占據著它的市場地位,但曾經聯合愛立信在手機領域單打獨斗的索尼,卻未能逃過產品的失利。
當然,還有HTC"火腿腸",當年也算是一個非常時髦小眾的手機品牌;
受到年輕女性群體喜愛的LG,當年的"巧克力"系列風靡一時;
我還曾經親眼見證過同事那部一個月超長待機的阿爾卡特;
全鍵盤手機黑莓,因有不少海外ins博主的帶貨,也曾讓這一品牌走在數碼科技產品的前沿。
從個人視角而言,上述品牌非常像如今的OPPO、VIVO——產品托底,顏值比拼。
只不過時代背景的不同,手機開發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但它們的沒落,確實也給市場帶來了一些警醒,走明星帶貨固然重要,但產品本身不斷創新才是品牌持續發展的良藥。
除了這些進口的手機品牌外,在諾基亞年代,還出現了一系列國產手機品牌,分食著消費市場,它們多數如今淪為了代工廠,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包括曾經邀請到劉德華代言的金立手機;
請到李玟代言的“手機中的戰斗機”——波島,曾在2003年銷量突破1000萬部,超過摩托羅拉、諾基亞,成為當時手機市場的冠軍;
早期做黑白電視、VCD,后轉型涉足手機領域的廈新,曾經采用和弦鈴聲,內外雙屏折疊的夏新A8也創造過銷售奇跡。
02 餐飲類代表
涼茶大戰獲利者是誰?
第一批走進商場的餐飲漸被淘汰
1993年,一個由3000萬元巨款起家的集團做出了一個銷售額高達30億元的飲料品牌。
這個飲料集團沒有選擇常見的果汁或碳酸飲料品類,而是在中國最傳統的飲料上做文章,創造性的研發出了“冰茶”品類,廣受歡迎的茶飲料幾乎在一夜之間就鋪遍全國。
然而,這場成功仿佛曇花一現,2001年,這一輪冉冉初升的“旭日”,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始隕落。
這就是旭日升。
2001年,旭日升的市場份額跌至30%,市場銷售額也從高峰時的30億元降到不足20億元。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鋪貨。
昔日風光無限“旭日”,漸漸定格在了人們的回憶之中。
關于涼茶,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品牌,那就是和其正。
“當年加多寶和王老吉大戰三百回合,搞垮了一個叫做和其正的涼茶。“這大概是人們對于和其正僅存的一點印象了。
2011年,在加多寶和王老吉商標權之爭打得異?;馃釙r,達利園旗下的“和其正”靠瓶裝包裝從加多寶手中搶占了一席之地,對其而言,“王加”之爭是一次難得的上位機會。
但似乎,因為這場戰役,讓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名聲越來越大,消費者的選擇也依然停留在兩者之間,雖然廣告語從“怕上火喝王老吉”變成了“正宗涼茶,加多寶出品”,但想要爭奪一席之地的和其正并為獲取到自己想要的名利,而在涼茶領域,似乎也呈現出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雙寡頭壟斷形勢。
在飲品類,還有一個曾經市場地位和娃哈哈、農夫山泉幾乎并列的品牌——樂百氏,2001年,樂百氏的負責人何伯權就以23.8億美元的價格把樂百氏賣給了外資企業達能集團,近年好像也逐步淡出了市場。
其實,我們還發現,如今的購物中心,餐飲業態占比也較往年有所上升,各國各類型的餐飲紛紛引入商場,包括曾經的街邊店等,而這也導致餐飲業態在同質化與外來餐飲的競爭下,壓力激增。
包括最早一批進入商場的黃記煌燜鍋,還有著名火鍋品牌德莊、吳銘火鍋等等,這些曾經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在如今的餐飲市場下,門店有所縮減、市場份額逐漸減少。
03 超市類代表
各大品牌間風起云通
零售本質卻沒有改變
永輝旗下用以抗衡阿里盒馬的新零售品牌“超級物種”,似乎也正在逐漸淡出市場。
去年7月,超級物種首次關閉了一家線下門店——上海市五角場萬達門店,該門店于2017年11月開業。隨后,超級物種也陸續關閉了一些城市經營的多家門店。
其實回過頭來看,超級物種關店早有預兆,去年年初,永輝超市旗下子公司永輝云創因為連年的巨額虧損,被迫從上市體系中剝離,而永輝云創的主打業務正是超級物種。
所以,超級物種的關店也揭示出這樣的一個事實,那便是零售的本質并沒有因為“新”而改變,玩轉這門生意的關鍵,仍然是打造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并創造出自主造血的基因。
04 體驗類業態代表
預售卡和私教課賣不動了?
新型健身房對傳統健身沖擊巨大
2018年6月,健身連鎖品牌浩沙健身一夜崩盤,全國直營門店全線倒閉,讓所有健身行業人士為之震撼。
作為一家擁有20多年歷史的老牌健身房品牌,浩沙門店在2009年曾擴張至86家,成為當年行業門店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品牌。
不過,從南京四家門店倒閉轉讓開始,浩沙就陷入一系列的關店、欠薪等爭議,最終以創始人跑路宣告倒閉。
在同質化競爭、重銷售輕運營、收入模式單一等多重壓力之下,傳統健身房的生存正在變得越來越艱難。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型健身房品牌卻迅速崛起,超級猩猩、光豬圈、樂刻、KEEP卻頻繁獲得資本和用戶的擁簇。
復盤這些品牌的發展歷程,我們或許能找到一些規律。
有些品牌是在市場不成熟時,受到各種模仿產品以低價擾亂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品牌又沒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應對章法,導致最終的市場失利。
有些品牌則是在時代的發展下,受到外來消費品的刺激,未能成功轉型或有所創新,而失去原有的市場優勢。
這些“消失”的品牌更多的應當是產品線的退出,它們作為彼時的行業巨頭,自身手里還握有核心技術和運作模式,退居幕后或以新品牌重振旗鼓是它們繼續在市場活躍的方式。
比如,曾經專攻兒童受眾群體的營銷天才杜國楹,在創造了背背佳、好記性等產品遭遇階段性失利后,順應市場推出的小罐茶品牌,就是最好的印證。
不過,任何商業品牌的本質,都應該是在其所在的時代,以最佳的商品內容去滿足或引領市場需求,從而實現自身在時間線中的階段性價值——需求代代變,品牌永流傳。
?。▉碓矗荷虡I地產志 C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