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上。
3月17日,一名主播在直播中發起拼多多“砍一刀”換手機活動,根據社交媒體的說法,有六萬人參與砍價,耗時兩小時未成功,隨后隨著網絡傳播不斷發酵,#如何看待6萬人拼多多砍價不成功#、#全網等拼多多一個回應#等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事實上,拼多多公司自成立以來,“山寨”、“假貨”等負面的質疑聲不斷,但這些質疑聲似乎并未阻礙其發展壯大。根據最新財報披露的數據,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達到8.687億,同比增長10%。
雖說拼多多隨后回應“幾萬人參與砍價“與事實不符,但此次主播直播間發行的砍價活動,之所以引起巨大反響,是絕大多數人被拼多多的“套路”愚弄后的情感共鳴,也是拼多多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拉新惹眾怒后不滿情緒的爆發。
此次事件是否會給拼多多造成更深的影響,如今的拼多多面臨哪些危機?未來還有哪些想象力?
營收創上市以來最低增速,連續三個季度盈利
3月21日美股盤前,拼多多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拼多多2021年Q4實現272.309億元營收,同比增長3%,創上市以來最低增速。
(數據來源:PDD財報)
拼多多的營收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在線營銷服務和其他收入、交易服務收入、以及商品銷售收入。不過,拼多多八成以上的收入來源于在線營銷服務和其他收入。
2021年Q4,在線營銷服務和其他收入為224.25億元,同比增長19%,在總收入中的占比為82.4%;交易服務收入47.242億元,同比增長108%,在總收入中的占比為17.3%;商品銷售收入8170萬元,同比下降98%。
(數據來源:PDD財報)
需要提醒的是,每年的第四季度因為有雙11和雙12等電商節,因此可以說是電商平臺的旺季,拼多多的營收增速卻嚴重放緩,其中商品收入收入驟減拖了后腿。
本季度,壓縮營銷費用的舉措讓拼多多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數據顯示,在通用會計準則下,本季度經營利潤69.070億元,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66.195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3.764億元,相比上一季度16.4億元的凈利潤,環比增長了303.6%,這也可以說是拼多多此次財報中最大的亮點。拼多多在財報中表示,繼二、三季度之后,本季度的利潤也將繼續投入“百億農研專項”。
凈利潤大增,主要與縮減營銷費用開支有直接關系。
財報顯示,2021年Q4,拼多多銷售和營銷費用為113.658億元,同比減少23%,主要是由于促銷和廣告活動支出費用減少。事實上,拼多多自2019年Q4就開始有意識的控制售和營銷方面的開支,將該項費用的同比增速由以往的三位數,降低至50%以下的增速。
2021年前三個季度,拼多多都對營銷費用做了嚴格控制,連續三個季度環比下降,本季度或許是因為有兩個重要電商節,為了吸引和留住新老用戶,營銷費用環比有所增長。從營銷費用率來看,費用率總體呈現下滑的趨勢,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拼多多在營銷費用上是持續收縮的。2021全年,拼多多營銷費用為448.017億元,僅比2020年的411.946億元增長8.8%。
(數據來源:PDD財報)
此外,營收和凈利潤增長背后,與平臺GMV以及平臺買家消費額提升也有一定的關系。財報披露,2021年,平臺GMV達24410億元,與上年16676億元相比,增長46%。
這里提醒一下,自2021年Q1開始,拼多多不再單獨披露季度GMV的數據。拼多多披露的GMV主要是指在平臺上投放的所有產品和服務訂單的總價值,即便取消訂單和發生退貨的情況,也會被統計在GMV中,因此GMV不能完全真實反映商品交易情況。
從年度GMV的增長情況看,有放緩的趨勢,與前兩年相比,同比增速明顯放緩。
(數據來源:PDD財報)
前段時間,各大互聯網平臺各自調整了公司的核心戰略,尤其是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這些電商行業平臺不再以GMV、規模、體量為核心,更多是把用戶、服務、科技、效率放在首位,雖然也會提及GMV,但更多會把與“用戶”相關的數據放在核心位置,未來電商平臺或將提升用戶服務體驗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數據顯示,拼多多年活躍買家為 8.687 億,同比增長約 10%,遠低于2019年40%以及2020年35%的增速。不過,拼多多活躍買家消費能力在提升,年度平均消費金額 從上年的2115.2元,增長32.8%至2810元。
用戶逐利性逃離?月活用戶單季環比減少810萬
陳磊領導下的拼多多,戰略決策從燒錢換取用戶增長,轉換為加大研發投入all in農業。
財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在研發方面的支出為20.22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513億元增長4%。從數據值來看,研發費用是在逐步上漲,但從費用率的情況看,研發費用率有點下滑的趨勢。
(數據來源:PDD財報)
拼多多在研發上的投入到底能做到怎樣的程度?這一方面與拼多多能否持續盈利有關。同時,營銷開支的收縮空間,也一定程度上對研發投入產生影響。畢竟在總控費用率的前提下,營銷費用開支過大,研發投入可以使用的資金就會有所收縮。
畢竟,拼多多是靠低價和補貼換來如今體量的用戶。如果平臺上的產品與淘寶、天貓、京東的平臺相比沒有了低價的優勢,那么用戶會不會轉投其他平臺的懷抱就不好說了。從目前拼多多的收入構成來看,拼多多更多要依賴在線營銷服務和其他收入,這部分收入就是來自商家投放的廣告的收益,決定商家廣告投放行為的關鍵還是看平臺的用戶規模。因此,拼多多在用戶拉新和留存方面的投入,短期很難大幅壓縮。
在拼多多逐步壓縮營銷費用,減少補貼的過程中,拼多多平臺月活用戶也呈現了一定程度的流失。 財報顯示,本季度拼多多平均月活用戶為7.334億元,較上一季度的7.415億,減少了810萬,這是自2017年以來,拼多多月活躍用戶首次出現流失的情況。
拼多多的月活用戶指的是特定月份訪問平臺的用戶賬戶數。拼多多上有很多激勵機制,除了簽到、領紅包外,還有多多果園、多多愛消除等游戲。此外,還有刺激用戶分享的砍價免費拿、天天領現金,每個環節都在誘導你去分享,這一方面有利于平臺用戶為拼多多拉新,同時也可以幫拼多多激活老用戶,提升用戶的活躍度。
當前,流量紅利已經觸頂,拼多多很難在用戶增長方面取得新突破,因此拼多多更該考慮的是,如何提升用戶體驗,留住更多現有用戶,如何豐富平臺商品品類和質量,提升活躍買家,以及復購率。
拼多多未來的想象力在于農業和金融
十四五鄉村振興是十四五規劃中的一個重點,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中,產業振興就是鄉村振興的五大目標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并專門強調“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加快發展鄉村產業”。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充分凸顯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發展問題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拼多多靠農產品起家,從長遠來看,拼多多All in 農業的方向是正確的,依托用戶規模優勢帶動業績增長,并為長線布局農業電商帶來更多空間。
拼多多發布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顯示,以95后為代表的“新新農人”已經成為推動農產品上行的嶄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臺“新新農人”數量已超過12.6萬人,在涉農商家中的占比超過13%。
在農研科技領域,拼多多發起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已連續舉辦兩屆,并先后孵化了溫室種植、無土栽培、AI種植等多個前沿項目,目前正廣泛應用于遼寧、安徽和云南等地。其中,參賽團隊“智多莓”開發的自動化種植系統,已落地丹東東港的草莓大棚,幫助傳統農戶實現了“一個大棚兩人管”到“一人管七個大棚”的產業升級。
“農業發展需要長期的耐心和投入,四季度的利潤將繼續用于支持農研科技的深度探索。”陳磊表示,過去一年,我們堅持聚焦農業,并在農產品品牌、農業人才、物流倉儲領域進行了新一輪重投入,目前已初見成效。
眾所周知,對于有大量交易數據的電商平臺而言,支付是幫助平臺完成商業閉環不可或缺的一步。拼多多也在支付方面發力,上海易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1月獲得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50.01%的股權,正式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正是拼多多現任CEO陳磊。
在拼多多的營收成本中就包含支付給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的支付處理費用。在拼多多獲得支付牌照之前,拼多多要向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支付高昂的費用。根據拼多多2019年年報顯示,拼多多在2017-2019年三年期間,向騰訊購買了包括支付處理,廣告和云服務在內的服務,總金額分別為5.16億元、12.66億元和22.98億元。
目前在App端,拼多多的所有商品都可以使用“多多錢包”支付,就在近期,有下沉市場用戶就曾向異觀財經的編輯咨詢,說其賬戶收到提醒,提醒的內容大致是有幾十元金額的現金可以提取,但是有限定領取時間。當用戶進入提取界面,需要輸入個人姓名、身份證信息,還需要綁定銀行卡,這個應該也是拼多多通過補貼的方式引導用戶開通“多多錢包”。
異觀財經在與三四線的用戶溝通時,消費者對金融支付的相關知識了解相對匱乏,但對于“錢包”安全性更加在意,有部分平臺用戶表示:“平臺有我身份證號、姓名,再讓我捆綁銀行卡,萬一上當受騙、或者被盜,我卡里錢怎么辦?為了幾十塊錢,不值得。”
基于此,當人們習慣了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后,“多多錢包”的推廣或存在一定的阻力,要覆蓋平臺龐大的用戶群,需要多久的周期,當前并不好推測。
有了支付牌照或許可以為拼多多省下一大筆的支付開支也不無可能,具體如何操作就要看拼多多如何在“關聯交易”中做批注了。有了支付牌照,就意味著拼多多擁有了支付通道,能夠實現交易閉環,一定使用“多多錢包”形成規?;?,拼多多的想象空間又會如何?異觀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