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力的增長,
青年一代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標志之一就是古風的再行。
2019年,從服飾、音樂、攝影,到游戲市場,
都表現出濃郁的古風色彩。
古風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流行,為整個消費市場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本刊編輯部
“古風”作為一類新型文化,借助互聯網的發展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與主流文化相比,融入古風的文化元素更加注重展示個性認同和審美偏好;與國風相比,古風更加注重對古代元素韻味的表達,無論是音樂的旋律,還是服飾的搭配,都力求與古人文化相契合。在消費者對古風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及逐漸認可之時,商家也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從服裝、音樂、攝影和游戲等各個領域入手,呈現出不一樣的精彩。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從上古時代開始,伴隨著華夏族一路走來的漢服體系,成為了中國文明的象征之一。上下五千年,漢服款式不斷演變,折射出民族變遷與朝代更迭下人民審美的變化。近代,在中西合璧的熏陶下,我們更加習慣正式場合的西裝,而將原本老祖宗的文明壓在箱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漢服成為僅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服飾。2010年之前,幾乎不會有人將漢服穿出門外,即便有,也會被視為異類。但近幾年,隨著短視頻異軍突起,尚屬小眾的古風愛好者將漢服的風采真正傳達出來:
抖音平臺發起的#原創國風計劃系列視頻累計達到92.7億次播放,其中點贊最多的就是@小橙子的漢服換裝古風視頻,點贊量高達388.7萬。且在點贊量前十的視頻中,就有八則涉及漢服換裝,剩下一則為唱歌、一則為刺繡,由此可見漢服換裝在抖音的火爆程度。在抖音平臺的推動下,更多的人開始了解漢服。百度指數數據顯示,自 2011年以來的九年間,網友對漢服始終有了解熱情,且在2019年有顯著增加的趨勢。
除了百度指數的持續攀升,漢服成為熱門之選的另一個例證是淘寶上漢服銷量的急劇增加。根據2019年阿里指數,漢服買家主要是年輕一代,女性占到了八成。資訊號“漢服資訊”對3139名漢服愛好者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漢服愛好者中,未成年人和在讀學生比例非常高,平均年齡為21.15歲,女性占比近九成,在校大學生是漢服消費的主力軍。2019年阿里數據顯示,相比2018年,90后更愛盲盒、潮鞋與漢服,其漢服消費增長超過40倍。
淘寶各大漢服店鋪粉絲數也急劇增加,漢尚華蓮旗艦店的粉絲量從2019年初200萬左右增加至300多萬;棠川紀漢服從2019年8月入駐抖音,數月累計9萬多粉絲,累計獲贊56萬,#棠川紀漢服話題更是達到1555萬次播放。這些漢服店鋪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都與其選擇的模特代表有關。與其他店鋪的運作方式不同的是,絕大多數漢服店鋪并沒有像傳統意義上尋找知名演員代言,一方面價格太高,另一方面可能也與品牌調性不符。漢服的推廣大多數都是依靠野生代言人來進行。那些真心實意喜歡漢服的俊男靚女們身著漢服、拍攝視頻、搶先體驗并分享,逐漸成為漢服領域內的意見領袖。
古風攝影
當大眾開始對于人們身著古裝上街習以為常時,古風攝影這一消費市場應運而生。古風攝影有其特殊性,因為服飾價值不菲,還需要道具與妝面的配合,價格居高不下,但是在拍攝過程中恍若穿越的形式,能帶給人們別樣的娛樂體驗。將拍攝完成的美麗古風照片曬到朋友圈時,更能帶動社交好友的消費。
古裝拍攝的一大消費人群是古裝劇愛好者。盤子女人坊作為古裝拍攝行業的龍頭老大,在2019年購買了《知否》《醫妃難求》等大量熱門古裝劇IP中服飾道具的獨家復刻權,消費者可體驗與劇中主角相同的造型。
據艾瑞咨詢出品的《2019年中國中產女性消費報告》,中國中產女性人數約7746萬人。報告顯示,中產女性的消費特征以跟風為主。為了提升到達率,盤子女人坊在微信、微博、小紅書等投放大量廣告,并強勢入駐抖音,在整個2019年度幾乎保持每天一則短視頻的速度,拍攝了342則短片,在大量古風短片的轟炸下,目標受眾心動不已,當然,古風攝影還是以女性為主要溝通對象。
雖然古風攝影公司會在各個平臺大量投放廣告,但其更主要的營銷方式還是一對一銷售。盤子女人坊會在自己的廣告中加入報價鏈接,消費者填寫姓名及手機號等信息提交之后方可了解報價信息,盤子女人坊會安排專門的銷售人員與其進行電話聯系。但是由于消費者需與銷售進行一對一聯系才可獲知報價信息,其價格不公開,每個人拍攝的價格取決于和銷售商談的情況,所以,在小紅書平臺上經常會出現用戶對其服務的差評。
古風攝影在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讓人滿意的程度,但未來還需要提升服務水平。作為一個吸引年輕人的娛樂項目,優質的服務及良好的態度有助于進一步開拓古風攝影市場。
古風小眾音樂也能獲得一席之地
音樂從古至今都是人們抒懷達意的一種重要方式,所以音樂市場也一直被各大商家重視。近二十年來,在華語樂壇占據絕對地位的一定是流行音樂。其中描寫愛情和傷感類型的更是占據榜首。但是,小眾音樂受眾群體也不容小覷,其中,古風歌曲更是小眾音樂中發展最快、受眾增長最多的分支之一。
古風歌曲意即帶有懷古之風的歌曲,是指在作詞、作曲、樂器選用等“歌曲元素”方面注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具有鮮明的中國古典文化特色的歌曲作品。其實,最早的古風音樂愛好者很多也是古風游戲的愛好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仙劍奇俠傳》這一游戲風靡全國時,其中的古風純音樂就有了最早的一批追隨者。他們經常在游戲論壇、貼吧等談論音樂,并且會為古風純音樂配上相應的歌詞。雖然古風音樂的發展在當時十分艱難,但好在董真、河圖等一眾古風音樂人的堅持,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了解并愛上古風。
在騰訊最近評選的“2019年年度十大金曲獎項”榜單上,胡夏、郁可唯的《知否知否》,艾辰的《落》兩首古風音樂登上榜單,雖然在數量上仍然不及流行音樂,但可以看到古風音樂也在逐漸上升。古風音樂大多為原創或者是翻唱填詞,這一類小眾音樂在蝦米、QQ等老牌音樂平臺上鮮有出現。UGC古風音樂愛好者大量聚集到5SING和B站這一類包容性比較強的網站,這些網站恰巧也是新生代的常聚之地。
2020年 B站首次錄播跨年音樂晚會,完勝各大衛視。B站沒有邀請當下火爆的小鮮肉,而是融合了大量當代青年更加熱愛的古風和二次元元素。虛擬歌姬洛天依與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方錦龍老師的一首《茉莉花》讓整個晚會達到高潮。古老的未必過時,新銳的未必淺薄。在這個越加包容的時代,古風音樂日漸走入新生代的視野,并被大家認可、接受。
古風音樂的快速發展必然面臨著商業化的問題,在古風音樂商業化的過程中,大多數獨立音樂人仍難以盈利。絕大多數古風音樂都是借助于其他形式才得以流行開來,《知否知否》作為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主題曲為大家所熟知;《落》在抖音短視頻上作為背景音樂而流傳;更多的古風音樂則通過游戲為小部分玩家所知。古風音樂繼續商業化發展,道路仍然阻且長。
游戲產業
說起古風游戲,其實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早在本世紀之初的頭幾年,單機游戲盛行時的仙劍、古劍,就將古風元素融入其中。“修仙”這個主題本身也就意味著基于古代,這一類游戲更加講究的是劇情的代入感,讓讀者產生一種一個人讀一本古言小說享受探索的樂趣。這類單機古風游戲為買斷制,一次購買即可重復沖關。到2010年左右,隨著網絡普及和網速提高,網絡游戲逐漸興起,其中最為火爆的古風游戲為《劍俠情緣叁》,相對于單機古風游戲,這類聯機游戲中加入了社交的元素,如拜師、加入門派、成親等,真人之間借助平臺的互動,如同置身于古風仙俠的世界。
2019年,游戲市場大量向手游轉移,競技類,戀愛養成類游戲成為了更受玩家喜愛的游戲種類,古風逐漸滲透進游戲中,無論是從整個游戲框架,敘事結構,還是從附加皮膚等產品上,都可以看到古風市場的潛力?!锻跽邩s耀》作為最火爆的競技類游戲,在整個游戲劇情線的走向上,仍然是依托中華歷史,在衍生消費產品皮膚的設計上,大量采取傳統文化元素設計,2019年其四周年慶選取了《梁?!纷鳛樵O計題材,贏得一眾好評。最新的手游《逆水寒》更是在整個游戲的框架、人物的設計、音樂的選取上完全趨于古風。對于整個游戲市場而言,古風的崛起并沒有辦法成為其直接盈利的方式,但是,卻可以作為一種融入其中的元素,吸引到更多愛好者。
總結
從總體上看,2019年的古風市場可謂達到了新高。無論是從搜索關注度,還是古風產品購買量來看,都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其實,古風市場擁有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從服飾到攝影,從游戲到音樂,各個環節都層層相扣。古風并不是復古,引發上一代的懷舊情懷,恰恰相反,古風的受眾是年輕的新生代,“古”字中包含著傳統文化的精髓,正符合了新生代極強的包容性和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只有了解年輕人的喜好,才算真正掌握了市場的未來走向。古風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很多人對它的了解仍然浮于表面,在其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還有大量閃光點等待著商家進一步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