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焦燕,華禾傳媒董事長
沒有產業的支撐,區域經濟不可能振興。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河南許多地方有產業,但是如何實現產業興旺?事實上,國務院設立的“中國品牌日”,也是落實中央的“三個轉變”中關于“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 指示的具體行動之一。品牌作為產業升級的“牛鼻子”, 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實現產業興旺,就需要建設強有力的品牌形象。在河南的很多地方已經逐步建立起產業生態,這一方面是有國外生產業需要大量代工廠的客觀歷史原因,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但紅利期過后,如果只有產業而沒有品牌,那么, 隨著未來市場的變化和挑戰,企業很可能會失去現有市場。
河南鹿邑:化妝刷刷出美麗新產業年產值達35億元
河南鹿邑縣的化妝刷產業始于40 年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深圳、天津等地承接日韓等國的產業轉移,諸多外資化妝刷企業才紛紛落地。正因于此,早期鹿邑的尾毛加工企業的客戶大都是外資公司,比如,海新公司95% 的客戶都是外資公司。變化發生在2008 年。這一年,全球金融危機波及鹿邑縣的尾毛行業,對主要依靠外資訂單的尾毛加工企業帶來較大沖擊。
鹿邑縣的化妝刷企業先后注冊了“初茵”“蔻蓮娜”“惠姿蔓”“藍魅兒”等化妝刷自主品牌50 多個, 申請技術專利36 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 家,15 家企業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
鹿邑縣化妝刷產業的發展,符合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逐漸活躍的諸多規律。鄉鎮企業起家、公職下海、先富帶動后富、南下潮、返鄉創業、對外貿易等元素在這座中部城市聚合。幸運的是,經過一代人的努力,一個小眾產業正在崛起。
如今,化妝刷遠銷美國等2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年產值37.4 億元,化妝刷等尾毛產品年銷量占全國的80% 以上。今年,鹿邑縣產業集聚區的新落地企業增加了粉撲、彩妝蛋等生產線,鹿邑想要建成一個鏈條完整、配套完善、產研銷一體的“百億級”化妝刷產業特色集群,成為“中國化妝用具之鄉”。
在鹿邑縣政商界,一個普遍的共識是,當地化妝刷產業發展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比如,需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帶來的新場景、自有品牌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產業鏈條有待構建完整等。
河南焦作桑坡村:月銷售3億元的中原皮都
河南有個小村子,因制造、銷售假冒澳洲UGG 雪地靴而成功“出圈”。
這個小村子,就是河南焦作市的桑坡村。該村人口不到7000 人,卻有“皮毛第一村”和“全國最大的雪地靴產地”等名號。桑坡村生產高仿UGG 雪地靴, 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靴子發往全國各地。銷量甚至一度大大超過正品,圈內戲言“澳洲雪地靴一年賣500 萬雙,桑坡村的雪地靴能賣2000 萬雙”。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桑坡村就開始從事皮毛加工產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轉型做羊剪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且形成了從澳洲等地進口羊毛羊皮,加工后再銷往美國、俄羅斯等地區的外貿業務。
不過,羊毛羊皮加工的過程中污染嚴重,桑坡村多次因環保問題進行整改。2018 年,100 多家皮毛企業被關?;蛘哒?,年產值直接損失10 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桑坡村人發現當年同村的隆豐皮草公司為知名雪地靴品牌UGG 代工生產獲得不小的利潤,于是逐步轉型,雪地靴的生產和銷售。桑坡村的一家企業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2018 年,桑坡村雪地靴只有10 多家實體鞋店,“但僅短短兩年時間就開設了1000 多家實體門店”。
看起來這是一個“勵志”的轉型故事,但制假售假的問題如影隨形。有媒體向UGG 求證,客服稱,“沒有授權過桑坡村”,律師則直言,桑坡村商鋪的這些行為,“侵犯UGG 的商標專用權”。
桑坡村也在謀求轉型,建設特色小鎮,推動自有品牌成長。然而,尷尬在于,村民坦承買家不認桑坡村的自有品牌,“他們只認UGG,沒有UGG 那個標, 你就賣不出去”。
貼牌的尷尬:利潤低 產業抗風險能力不足
在河南,這些被時代促成的風光產業背后,是缺少自主品牌所帶來的尷尬和窘迫。這也是國內許多代工企業面臨的困境。品牌,是企業最具價值的無形資產。誰擁有品牌,誰就擁有競爭力。努力打造自主品牌, 是中國企業在國際產業鏈上不斷攀升的重要依托。從模仿到創新,從貼牌到創牌,中國品牌已實現巨大跨越, 但和品牌大國相比,中國品牌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貼牌企業的產品研發設計和銷售渠道都由委托商控制,下游生產企業議價能力弱,利潤空間低,卻要承擔自建工廠、設備折舊和生產管理經營壓力。下游生產企業的發展僅限于成為“加工車間”,一旦市場出現波動,或訂單量不足,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隨著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一些全球制造企業已經將工廠搬到了越南、柬埔寨等地。這些年,中國很多企業都是給人代工,利潤卡在人家手里, 獲得的利潤非常微薄。隨著外國企業代工廠逐步向東南亞等地轉移,中國的代工企業如果再不做出改變, 經營會越來越艱難。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機器人等新產業興起,中國企業的品牌意識也在逐漸增強。中國制造逐步摒棄了以往的“廉價勞動力”“生產成本低”和“質量差”等標簽,向“中國創造”轉變。
從貼牌代工廠到設計制造商
申洲國際集團被稱為“服裝業的富士康”,主要為優衣庫、阿迪達斯和耐克等國外品牌代工生產高質量的針織品。
曾經,申洲國際同樣面臨著所有代工企業都存在的問題——產品附加值小,議價能力低,利潤相當微薄。面對這種情況,申洲國際開始大力進行設備升級, 嘗試向面料領域延伸,從純粹的代工廠向原始設計制造商轉型。這讓代工廠家有了產品的知識產權,由此也形成了一定話語權,廠家與品牌商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據統計,優衣庫、阿迪達斯和耐克這三大品牌客戶的訂單收益,占到申洲國際總收入的70%。
如今,申洲國際在服裝領域仍是代工模式,但在面料生產領域已經是設計制造模式。這家公司已經逐步發展成為集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與縫制4 個完整工序于一體的針織服裝代工企業,以高端產品定位和高效的運營效率著稱,得到了客戶、行業和資本市場的肯定,被眾多國際知名客戶評為“最佳供應商”。
如果說申洲國際是依靠產業鏈拓展,把“代工” 做大做強,格蘭仕則是依靠渠道建設,從代工廠發展為全球品牌。
貼牌出口,曾是格蘭仕迅速做大的法寶,在世界各大品牌微波爐中,有一大半都是格蘭仕貼牌生產的。從最初的微波爐外貿開始,格蘭仕已實現微波爐、空調、冰箱、洗衣機、洗碗機和小家電在歐洲市場的全面供應。在過去20 年中,格蘭仕出口歐洲各國的家電總量接近2 億臺。格蘭仕做的不是簡單的代工,而是注重技術研發和海外市場。格蘭仕與任何一家外國廠商合作時,都緊密圍繞著建設自己的生產平臺展開, 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引進技術和設備。
通過與全球一流零售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及在海外建立銷售分公司的方式,格蘭仕打通了全球銷售渠道。目前,格蘭仕已在全球10 多個發達國家設立了研發中心和分支機構,產品覆蓋近200 個國家和地區。
從代工貼牌生產商轉變成原始設計制造商,是中國許多制造業企業的轉型之路。尤其是在過去幾年里, 從紡織到鞋履,從小商品到電子產品,每一個行業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美國福布斯網站曾發文指出,在過去的10 到20 年里,中國各個制造業部門都在逐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其中,大多數制造商都是從代工貿易起家的。后來, 這些制造商開始研發更為復雜的技術,成為原始設計制造商。這意味著他們開始獨立把控設計和制造的全過程,并將自主品牌的名稱印在用于零售的產品上面。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大批中國制造工廠在爭奪外銷、代工的訂單中,持續修煉內功,松騰實業就是一個例證。這家擁有70 項國際專利的公司,從2003 年開始研發掃地機器人,10 多年來主要為霍尼韋爾、惠而浦和飛利浦等品牌做代工,每年生產超過100 萬臺掃地機器人,被貼上知名大牌而送往全球。2015 年, 該公司推出自主品牌“家衛士”。
“內銷、外銷的同款產品,都是同樣的標準、工藝、用料,同樣的生產線。但貼牌產品不愁銷路,自主品牌卻無人問津。”據家衛士工廠廠長吳鵬云介紹,消費者寧愿花4 倍的價格購買貼牌產品,因為他們對于“家衛士”一無所知。
中山大學教授毛艷華認為,家衛士是中國中小制造企業的典型,這些企業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但其抗風險能力也往往較弱,多處在“微笑曲線”底部, 面臨“成本的詛咒”。
如何打破“成本的詛咒”?通??磥?,企業在品牌建設之初,最缺乏的就是設計能力和營銷渠道。不只是家衛士,像浙江三禾廚具、安徽富光保溫杯等許多企業,都擁有相似的標簽:長期為國內外知名品牌代工,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營銷渠道不暢,轉型升級困難,自主品牌優勢難以形成。
近年來,家衛士借互聯網東風,采取平價高質策略,逐步嶄露頭角。2017 年,家衛士在拼多多平臺上推出定價288 元的掃地機器人,年銷售額超過3000 萬元,打響了“家衛士”這個本土掃地機器人品牌的名號。2018 年,家衛士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 面向廣大三四線城市市場,拓展品牌建設之路。
結語:創新創造是形成品牌效應的關鍵
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往往面臨著供給側、需求側和分配側的問題,不知道產品賣給誰、賣什么、怎么賣。只有找準產品和品牌的定位,制定差異化戰略, 才能有效發揮價格和品質的優勢,最終形成品牌效應。當我們的制造業開始進入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如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與合作?依靠的不是代工貼牌,而是創新創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走上品牌建設之路,從貼牌生產到塑造自主品牌。華為、聯想、海爾等一批優秀的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成功突圍,讓世界對曾經的“品牌代工廠”刮目相看。數字化賦予企業全方位塑造品牌、提升品牌形象的能力,企業可在更多領域實現品牌突破,做到產業興旺, 品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