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升民
自2001年11月《媒介》誕生至今,轉眼已是20年。20年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與百年老店相比還有距離,但放在當今這么一個日新月異的大時代之下,世事變幻如此神速,一天仿佛一年,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反反復復,更讓人頓生世事難料之感,小概率的“黑天鵝”往往演變成引發震動常態的“灰犀牛”,這么說來,過去的20年簡直抵得上百年。
20年來,作為媒體行業的觀察者、記錄者、思考者,我們一直在直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根源何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無一不在影響媒體行業的發展演變,而諸多要素共同作用,帶來的是產業全面替代升級的過程。20年前,我們起步之時,媒體還是一個工業時代的產物,產業鏈條上各環節的資源都處于稀缺狀態,整個行業所思所想都構架在如何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優配置。20年后的今天,媒體面對的是資源無限化的信息時代。內容、傳輸、終端、數據、信息……各種要素都變得無限豐裕,需求被無限滿足,媒體的思維模式也向著無限資源下的數據化、融合化、平臺化、智能化邁進。這“四化”是信息產業的核心驅動,也是《媒介》在過去20年間不斷追蹤研究的軌跡。
首先來看數據化。數據已經成為信息社會最具價值的資源。對于媒介產業來說,數據量呈幾何爆炸式增長,數據顆粒度不斷細化,數據計算、分析能力不斷提升,數據化成為驅動媒體進化的基礎動力?!睹浇椤穼祿膱蟮烙蓙硪丫?,貫穿20年始終。在創刊不久的2002年6年,我們就以“數字電視盛宴”為主題,對當時剛剛起步的中國廣電行業的數字化問題進行了報道和分析。我們也從產業的數字化轉變過程中觀察到媒介介質的“數據化“還原。這種內生外化的數據化20年間從未中斷,從早期的廣播電視、報刊延展到了通信產業、互聯網產業,報道主題從前十年的數字化所帶來的業務創新、體制機制調整、產業變化,發展到后十年的大數據所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推出了《陰陽兩面大數據》(2014年8月)、《廣告技術風暴》(2017年2月)、《數算力》(2018年4月)、《數字化眾生》(2020年11月)等封面報道。
數據化深度發展,多方數據交匯之后,勢必就帶來了融合化。媒體融合進程由技術推動,最早是從終端產品和傳輸網絡的融合開始,逐漸倒逼生產體系的融合,內容和業務在不同網絡和終端上融會貫通。這也是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我們所不斷探討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對三網融合問題的分析,2010年3月推出的《廣電數字化,備戰三網融合》和2010年5月推出的《通信巨頭的媒體野心》就是對這一階段融合問題的回答。進入2010年代之后,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馬平川踏平了網絡、終端、產品等具體問題層面的融合,邁入到不同媒體之間的產業組織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媒介產業的融合發展進入縱深階段。近年來《媒介》陸續推出了《莫等閑,融合潮》(2014年12月)、《世界,也是融的》(2015年2月)、《淬火煉金融媒體》(2019年9月)、《海外巨頭融媒體》(2020年2月)、《融媒體視頻化進階》(2020年8月)等封面主題,對媒體融合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讀。
數據化和融合化的基礎上,平臺化的信息傳播方式成為主流,重構傳媒產業核心業務。平臺的出現顛覆了傳統信息傳播模式,驅動信息的無限生產、無限傳輸和無限消費。其中,數據和算法成為平臺分析、處理、分發信息的核心驅動力。隨著平臺影響力的擴大,平臺形成壟斷局面,數據和算法形成新的控制力,熵增現象越來越嚴重,此時,反壟斷、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又成了平臺面臨的新問題?!睹浇椤芬苍谧粉檲蟮乐胁粩喾治鲂卢F象、回應新問題,先后推出了《直面互聯網思維》(2014年5月)、《互聯網數據造假》(2017年4月)、《媒體進化論》(2017年12月)等選題。
伴隨著數據化、融合化和平臺化的發展,媒體產生了海量的數據、信息高效分析、處理和最優決策的問題,平臺如何實現有效控制就成了關鍵,而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成為解決有效控制的最佳手段,推動著媒介產業實現智能化。如今,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了媒介產業經營發展的各個環節,并推動媒介產業智能化從運算智能向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不斷升級,在人機博弈中達到最佳效果。為此,《媒介》推出了《下一站,AI》(2017年8月)、《機器之心》(2018年2月)、《數據智能,原力崛起》(2020年6月)等封面主題,解讀智能化媒介產業的種種影響。
回顧20年變遷,編輯部歸納了媒介產業兩個重要的變化趨勢,這兩個趨勢也是未來信息社會的核心。
第一個趨勢,構建全面融合的智能化全媒巨人。媒體融合不斷深入,全方位的融合化、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為此我們用三期封面主題,提出了“全媒巨人”的構想,對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完整闡述。全媒巨人理論超越了以往產業化、集團化層面思考媒介組織的思路,它把全面融合的媒體組織看作是一個由媒體大腦指揮的智慧型有機體,這個有機體里,有算法構架的智慧大腦提供決策支持,有智能化內容構成的心臟提供驅動力,有智能化經營構成的供氧之肺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有智能網絡和終端構成的筋骨提供基礎支撐,還有源源不斷的大數據為機體提供充滿活力的血液。面向未來,媒體組織需要成為這樣的智慧型巨人。
第二個趨勢,以人為中心的平臺重構。對于平臺化的媒體組織來說,“以人為中心”也在不斷深入。“人”在內容和營銷中的角色升級,多種角色的“人”活躍在內容和營銷各個環節,成為影響媒體組織運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從多個維度構建“人立方”的營銷矩陣,并通過社交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鏈接,而內容將成為構建鏈接的催化劑和連接器,溝通營銷傳播全流程,最終在平臺上呈現出人、貨、場與內容的一體化,完成以人為中心的平臺重構。這一系列思想體現在《營銷之極》(2019年10月)、《新營銷3.0》(2020年5月)等封面主題中,形成我們的新營銷觀。在新營銷觀的基礎上,我們看到圍繞著人的一生,在大數據的底座上,形成重重閉環,我稱其為“九重營銷云團“,在此云團之下,生活、物質、精神、場景、工具、服務、信息,人的所有行為和思緒都被時刻記錄,分析,呼應。內心深層的需求和稍縱即逝的欲望被快捷捕捉,并在第一時間得到滿足。在 “九重營銷云團”之下,消弭生產與消費鴻溝的營銷從而達到頂峰。
全媒體巨人與九重營銷云團演進,必然引到人機博弈的終極。今天,為《媒介》慶生20周年之際,寫下最新一期視點。240期雜志也就是240個視點。我越是寫到后來,就越感覺到人類的渺小,人機博弈勝算難握?;艚鹁蛯θ祟愒谂c機器的博弈中能否一直保持主導地位保持懷疑,為此對人類發出警告,不要輕易觸碰人工智能。對于這一點,我也開始相信且用敬畏之心仰望星空。
廣袤宇宙,無限深邃。真的。